12月13日,對於二工大盧灣分校77級一班的同學來說👨🍼,是一個不尋常的日子,畢業三十一年了👎🏽,在這天下午👊🏿©️,21位同學和當年執教《電子技術》課程的郭維芹教授在學校重逢一起喜相會👩🏿🍼。
同學聚會得到了母校的大力支持,胡壽根校長和胡晟副書記特地蒞臨,他們向在座同學介紹了學校的發展,親切的講話十分感人。教務處處長婁斌超、電子學院總支書記顧永傑,也與校友共慶相會🤛🏿。老校長黃清雲當天雖有重要會議,仍特地抽空趕來。
77級是文革後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批高校招生,經歷浩劫的學生們的學習渴望成為現實🙋♂️,教師得以重新站上講壇傳教授道🧓🏿👰🏿。
同學們在相見時,分外親切🧑🏽🍳。大家說,我們曾經年輕過,二工大是我們的母校,老師們的諄諄教導🤡,我們終生受用🥐。
同學們感到老師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給了他們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樂美龍同學說,郭維芹老師講“科學是嚴格的🥬,也是近似的🌩🫏,真理只有無限接近”這一句話💅,解決了他對“精確”的認識🥟。受此啟發,樂美龍在他的軸承無損檢測的科研中,去除繁瑣,有所突破☺️,獲得了多項科技大獎。
畢業後同學們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崗位,各有所成。俞國生同學成為參與運籌上海經濟科技發展的領導者和組織者,葛隨亮、樂美龍、王衍慶😗、王建國、陳開明等許多同學🧛♀️,他們為我國汽車工業🎊、現代醫療器材、軍事工業📍🏄🏻、分析儀表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常大俊同學退休後,為社區居民解難,自娛自樂安排家庭的電器世界,受到居民們的贊許🧝🏿,他們成為了母校的驕傲🧑🏽🏫🙆🏻♀️。
在倪海程班長的提議下,與會同學全體起立為不久前去世的黃兆康同學默哀三分鐘,以示哀悼,為失去一位聰慧能幹的好同學深感悲痛和惋惜👨🏻✈️。
三十一年的重逢🧘🏻♂️,同學們有說不完的話,講不完的故事👳🏻,不管在哪兒😕,同學都與母校聯系在一起🧗♂️。王衍慶同學興奮地講述大家他與在美國的李中寧同學網上會面的情景💁🏻♀️。李中寧身在海外,仍然想念大家。有同學想起當年,她是上海“文革”後首批四個“三好”學生之一,是我們班的驕傲🤝。
這次活動由倪海程、姚國強🌙、王衍慶同學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尋找聯絡到了28位同學,促成了這次大聚會🧑🏼🎤。他們說,下次爭取聯系更多的同學再相會。
本文由校友會電子學院分會校友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