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學校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主動對接國家和上海經濟社會發展新要求。學校堅持“職業導向的高等教育”辦學定位,遵循教育規律👩🏻🦯,強化內涵建設,承擔社會責任,取得了較為顯著的辦學成績,“十三五”規劃各項目標穩步推進,各方面事業發展上了新臺階。
——治理體系進一步優化👩🏼🔧🚶🏻♀️。學校持續加強現代大學製度建設🏺,大學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有效推進💪🏻🦊。職能部門與二級教學科研單位設置持續優化,管理服務能力有效提升。學校理事會、學術委員會順利換屆📣,教育發展基金會獲批成立👜。學校依法治校水平不斷提高👩🦽➡️,獲評“上海市依法治校示範校”。
——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高👱🏿🏋🏿。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並獲得電子信息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資源與環境等5個碩士專業學位點通過上海市2020年碩士學位授權審核🔻🐪,“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試點項目”通過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驗收。實施完全學分製、學業導師製改革。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推進專業認證,打造金專、金課。1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專業,3個專業入選省級一流專業,上海市屬高校應用型本科試點專業數達10個。1個項目入選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1個項目入選上海市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領計劃。1門課程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畢業生就業率保持高水平。
——學科實力顯著提升。“環境科學與工程(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學科納入上海高校II類高原學科建設。“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參與上海高校Ⅳ類高峰學科建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實現零的突破👩🏻🦽⏱。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取得重大突破🈚️,以第一完成單位首次覆蓋自然科學、技術發明、科技進步3大獎項的二等獎😟🤛。“十三五”期間橫向科研項目數較“十二五”增長28%,累計合同金額增長66%,其中服務長三角企業數量和合同金額占總量的近9成。
——師資隊伍建設持續加強。教職工總數達到歷史高位。師資隊伍結構不斷優化,整體水平持續提升🧊。教職工中具有博士學位人數、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數🙆♀️、“雙師型”教師規模、具有海外經歷背景的教師規模🤽🏿♂️、具有高層次人才稱號數等均有較大幅度增長↖️。
——國際交流合作邁上新臺階。學校全球合作夥伴達150余個,持續舉辦全球合作夥伴周,國際交流與合作內涵不斷深化,有力助推學校改革發展🍙。師生跨文化交流能力進一步提升🦂,教師赴海外交流數較“十三五”初增長83%、學生赴海外學習實習數較“十三五”初增長64%。與全球合作夥伴共建了一批實驗室/研究中心。
——辦學空間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學生活動中心🛀🏿、工程訓練中心大樓投入使用。金海路校區拓展工程項目開工🎹,三期建設工程項目有力推進。學校拓展辦學空間、整合辦學資源取得重要進展。
——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成就👨🏼🦲。第七次蟬聯“上海市文明單位”稱號,並獲首屆“上海市文明校園”稱號🏄🏿♀️。發起成立全國勞模文化研究聯盟,建成包起帆創新之路展示館👨🏼🎨,勞模文化與勞動教育基地被授予市級共享育人基地稱號。持續推進學用結合🚣🏼♀️,不斷提升師生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引導廣大教師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校園文化建設項目榮獲教育部優秀成果獎。
——黨的建設取得新進展。學校黨委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推進黨的建設,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加強基層黨建🚳,強化黨內監督,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為學校各項事業進步提供了政治保障。
“十三五”成就巡禮專題將從治理體系🤺、人才培養、學科建設與產學研🚊、人才隊伍、教育國際化、校園基本建設和信息化🧤、校園文化和黨的建設八個方面對“十三五”期間取得的成績進行梳理與回顧,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奠定基礎,向建黨一百周年獻禮!
面向“十四五”, 學校將繼續弘揚“勤奮、自強🧐、求實🎰、創新”校風和“厚生、厚德✊🏿、厚技”校訓精神,攜手努力、守正出新,為建成特色鮮明的創新型、高水平應用技術大學而奮鬥。